查看原文
其他

宝安“宝藏”|深圳唯一五开间祠堂!你们经常路过的地方,竟然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...

文体君 宝安文体旅游通 2019-04-04


文化 体育  旅游

宝安官方资讯发布平台


好久不见!

我们的“宝藏”之旅又要重新出发啦~

欢迎大家乘坐“宝安号”动车组

本次列车是由深圳开往宝安的B31次列车

列车途径31个站

请您根据个人喜好随意入座

开始我们的寻找“宝藏”之路



深圳


宝安



接下来

列车即将到达本次旅程的

第十站

曾氏大宗祠


曾氏大宗祠是一处汉族祠堂建筑

属于汉民族

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

坐落于宝安区沙井街道新桥社区深巷路北

与观音天后庙、古乔曾公祠

和武术馆形成大片建筑群体


古色古香的曾氏大宗祠气势恢宏,廊柱上的朱漆业已斑驳,房檐上的彩绘块块凋落,仿佛在诉说这座规模宏大的宗祠的显赫历史。


曾氏大祠堂有哪些特色

有哪些故事呢?

一起来看看曾氏大祠堂的“前世今生”

前世传奇


曾氏大宗祠始建年代有待考证,现建筑是清嘉庆三年戊午(1798)大规模扩建而成的,代表着汉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,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。



新桥曾氏还是孔圣人的得意门生曾参的后裔,曾子(前505—前435),名参,字子舆,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(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)人。



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,后师从孔子,是孔子的72弟子之一。他勤奋好学,颇得孔子真传。


终其一生,他以“事亲至孝,悟圣道一贯之旨”而被后世尊称为“宗圣”。


相传《四书五经》这部明清时期钦定统编教材中的《大学》一书就是曾子及其门人编著的。曾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,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。相传他与孔、颜同结为异姓兄弟,故有“天下斯文宗一贯,古今乔木第三家”之说。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于孔、孟、颜、曾、四圣均有皇封。



新桥村人非常敬曾子,将曾子谦虚从师和他的教导作为传家风范。于嘉庆三年建了这座石牌坊,既纪念了曾子,又告诫子孙要学而不怠,志而不忘,这和新桥村历史上科举蝉联、人文蔚起是不无关系的。这座大宗祠的堂号也号以“大学堂”,可见曾姓人是如何崇拜曾子的。



深圳唯一一间开间祠堂


作为深圳唯一一间开间祠堂

大宗祠坐西北朝东南

为五开间三进深布局

由前堂、牌楼、中堂、后堂和

前中后庭院天井、左右重檐歇山亭、花厅等组成



面宽21米、进深50米,占地面积1050多平方米。前堂为五间,前后檐廊,四塾台式样,大门口顶部镶有镌刻“曾氏大宗祠”字样的红石大匾额,进祠门两侧有一米高雕花镌刻饰纹图案坚硬红砂岩石门枕石一对,造型别致。



前堂后叶悬挂着一个牌匾,写着“保障一方”,是中华民国六年(1917年)时任两广总督莫荣新为新桥子弟“保卫桑梓,捕贼有功,嘉谕表彰”题赠的。




宗祠内部“别有洞天”



走进宗祠,前堂两侧为厢房各一间,进入前庭院天井,一座四柱三间仿木结构式的高大石作牌坊映入眼帘,牌楼材料由雕琢细腻的花岗岩砌筑而成,四柱三间三楼仿木结构,每楼有三层花拱一层托斗,庑殿顶牌正脊中央有石刻寿桃云,两侧各饰鸱吻,垂正脊各雕饰一条龙图案。

石仿木结构七踩如意斗拱,每柱前后有抱鼓石相护,抱鼓石是用一块完整青石雕琢而成。






牌楼


牌楼正匾横额上书写着“大学家风”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,既纪念始祖曾子,又勉励本族后人,以先祖为典范,要“行于孝,勤于学,施于礼,修于德”。




右侧署“大清嘉庆三年戊午冬初冬之吉立”,左侧署“堂下孙腾光拜题,应中敬书”等小楷。横匾两头有一手托鼎、一手抱芴的文臣浮雕像,横匾上还有一石刻“贻典”两个篆字,左、右两间门额各书“体忠”“行恕”。




牌楼背面正中匾横额书写着“片石留辉”四个大字,右侧署“堂下孙煜拜题”,左侧署“堂下孙王雩敬书”。横匾两头各有云鹤展翅的浮雕,横额上一样石刻“止肃”两字,左、右两方门额各书“仁型”“讲让”。

牌楼总横跨度宽为10米,深进为3米,主高为7米左右。



整个石牌楼,设计独特,造型高雅庄重,浮雕上的文臣像和云鹤展翅图——鹤鸣九皋腾达之寓意也,用料讲究,做工精巧,栩栩如生,历经两百多年,依然丝毫无损,坚固如初。


在阳光照射下,熠熠放射光芒,是深圳地区难得的花岗岩石建筑艺术的精品。跨过三级石阶梯石牌楼,走到中庭院,硕大的庭院两侧有重檐八柱歇山亭各一个,其中进南侧的那一个,有一扇门通过隔壁古井以作取井水之用。



中堂


来到中堂,中间是四级花岗岩石阶梯,两侧为对称塾台,正中央上方悬挂着“大学堂”三个醒目楷书的金字牌匾,两侧有番禺小龙村赠送的楹联一副,上联“千古华夏历数百秋惟巫公始定曾姓”,下联“万世师表学儒虽众独子与得领其宗”。





中堂(也称大堂)

有石柱、木柱多根,柱础造型美观

中央部分的高达六七米

柱直径为约40厘米

石柱、木柱、梁架、斗拱还有

驼峰、花角等木雕刻,造工细腻



大致算来,整个大宗祠有

圆木柱12根、圆石柱10根、方石柱4根

红砂岩石圆方柱14根,共40根

正堂后屏风上有

新造的雍正皇帝钦赐的双龙图章牌匾一个


整个中堂结构严实,规模宏伟,气势壮观,从石牌楼三级、中堂四级再到后堂五级的阶梯布局来看其层次之鲜明,修砌之讲究,古色古香,精美绝伦,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。




后堂



走过小天井,往里面看,后堂同为五开间,正中供奉着曾氏历代先祖的神位,当年仕行、仕贵兄弟分手时砸开的那块猪腰石,原来是供放在这里的,据见过此石的人讲述,该石闪烁有光泽和五羊石相似。


左右两侧为间墙小房,庭园天井两侧有南北花厅。整个祠堂内,有各色各样的彩色壁画和灰塑,以山水人物和动植物为题材,活灵活现、造工精美。


它是深圳市唯一一座五开间带牌楼的宗祠建筑,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宗祠之一。



今生故事


如今,曾仕贵的后代分布新桥、惠州、坭桥、新二村、上星村、上寮村、黄埔村等地。


曾氏在沙井新桥立村至今八百余载,繁衍了32代,现居沙井的曾氏约4000人。而新桥村移居海外、港澳的同胞则有一万多人。在这种传统的导向下,修建祠堂成为这种情怀释放的直接方式,此外就是举办各种宗亲活动。



新桥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,清明一次,重阳一次。祭祖活动声势浩大,近至上星、上寮、新二、黄埔、南洞、长圳、玉律、塘家曾屋、石岩浪心等社区、远至东莞麻涌、化州平垌乃至海外的曾氏子孙都纷纷赶来参加。


除了祭祖,新桥每年都会组织本村的一些宗亲代表走出新桥,走出宝安、番禺、江西乃至山东与当地的宗亲进行联谊帮困助弱活动。




曾氏大宗祠在民国初期改办学校至改革后建了新学校止。近百年来,此地学堂、学校,都是新桥曾氏子孙读书学习的地方,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可同时容纳在校就读学生500多人,一直被新桥人(包括今新二、上星、上寮等)称为大学堂。



历经元、明、清数代,曾仕贵后代人丁兴旺。自新桥立村后,播迁出的村庄有沙井街道的黄莆村、南洞村、上星村、上寮村等,公明街道的玉律村、长圳村、唐家村等,石岩街道的浪心村,以及香港的元朗村等。



这些曾氏传人秉承大学家风的文脉,弘扬崇林尚武的精神,子子孙孙勤学苦读,博取功名,在明、清两代就出过数十位举人和秀才。




保护利用古为今用



一座祠堂堪称一座历史的丰碑,它不是一座无生命的建筑,它沉积了几代人的人文观念,积攒了几百年的感人故事,包涵着不少传统文化资源,包括历史遗产的真实载体,生存环境、传统生活等人文的自然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。


曾氏大宗祠文化内容丰富多彩,不但建筑本身的艺术价值具有很高的文化观赏价值,而且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对游客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。



曾氏大宗祠是历史文化遗产,是反映深圳古代乡土社会的“活化石”,历史不应该在发展的文明中消失。曾氏大宗祠同样是一座丰碑、无数梦想的积存。


相信这些梦想未来一定还会被无数的族人承续下去,以至将来成为族人之外,整个深圳人的梦想。因为它现在已不是曾氏的家族财产,它已属于深圳人以至更多人可以共享的人文景观、旅游景点、精神家园。



如果大家有什么想问的,想深入了解的

可以在下方留言哦~

关于“宝藏”的更多消息

记得每周准时打卡哦!



更多

内容


这里有宝安“宝藏”的相关知识点哦!


宝安“宝藏”第一站--王大中丞祠


宝安“宝藏”第二站--绮云书室


宝安“宝藏” 第三站--凤凰古村


宝安“宝藏” 第四站--黄氏宗祠古建筑群


宝安“宝藏” 第五站--铁仔山古墓群


宝安“宝藏” 第六站--黄舒墓


宝安“宝藏” 第七站--陈朝举墓


宝安“宝藏”第八站--浪心古村


宝安“宝藏”第九站--文氏大宗祠



部分图片来源:新桥街道莫菊秋、曾国祥、曾嘉成

请关注深圳文体通
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